律師來了之什么是法定繼承?
作者:未知 來源:互聯網 時間:2020-02-12
情景再現
安某的父親因突發心臟病而去世,由于安某的父親生前沒有留下遺囑,因此,安某的母親擔心安某和其他的子女會因為分割遺產而發生矛盾。此時,安某告訴母親,他們會按法定繼承分割父親的遺產。那么,什么是法定繼承?
律師解答
法定繼承又稱為無遺囑繼承,是指在被繼承人沒有對其遺產的處理立有遺囑的情況下,由法律直接規定繼承人的范圍、繼承順序、遺產分配原則的一種繼承形式。法定繼承是遺囑繼承以外的依照法律的直接規定將遺產轉移給繼承人的一種遺產繼承方式。在法定繼承中,可參加繼承的繼承人、繼承人參加繼承的順序、繼承人應繼承的遺產份額以及遺產的分配原則,都是由法律直接規定的。法定繼承中法律關于繼承人、繼承的順序以及遺產的分配原則的規定是強行性的,任何人不得改變。
因而法定繼承并不直接體現被繼承人的意志,僅是法律依推定的被繼承人的意思將其遺產由其近親屬繼承。從效力上說,遺囑繼承的效力優先于法定繼承,繼承開始后,應先適用遺囑繼承,只有在不適用遺囑繼承時才適用法定繼承,法定繼承是對遺囑繼承的補充。法定繼承也對遺囑繼承有一定的限制。比如我國《繼承法》第19條規定,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法條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第十九條 遺囑應當對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份額。
閱讀鏈接
免責聲明:本網部分文章和信息來源于國際互聯網,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和學習之目的。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立即聯系網站所有人,我們會予以更改或刪除相關文章,保證您的權利。